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船,在生活中,与人密切相关。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右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欧洲广为流传的哪本书籍对该历史事件起到了刺激作用?
(2)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文明交织】一般来说,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材料二: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不少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西亚文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材料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
(3)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4)材料二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指什么人?他们传播的宗教主要是什么?他们曾经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出自哪一部民间故事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材料三:
| 1982年 |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82年 | 
   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 1979年至2000年 | 
   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阅读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硝烟慢慢消逝。但世界跨入新的世纪后, 战争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牢记人类惨痛的历史悲剧,绝不让历史再重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摘自1916年11月罗曼·罗兰《战时日记》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哪次战争?材料中“《下关条约》”的签订日本占领了我国哪一领土?
 (2)材料二中“这条灾难的道路”是指什么?在这场灾难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军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哪一战线?
 (4)为了打败法西斯,世界人民在不同的战场协同作战,请你举出一例说明。
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民主”一词在两会期间出现频率高达49次。追溯人类历史,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二:“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战;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将永垂不朽……”
 ——拿破仑
 材料三: 
 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发动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1)西方民主起源于材料一中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民主政治”达到了最高峰。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拿破仑所说“不会被人们忘却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北美爆发了哪一资产阶级革命并成功实践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1850~1870年期间,棉纺工厂从 1900家增至2400家,机械纺锤 3000万锭(比法或美多6倍,比普鲁士多20倍);煤产量从 4900万吨增至11000万吨,生铁产量从 220万吨增至600万吨;贸易总额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春节前后,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大家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有的认为,“中国制造”复制能力强,创新能力弱;有的反驳说这些马桶盖和电饭煲其实都出自中国工厂,“中国制造”的能力并没有那么不堪。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3月14日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用武力粉碎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美梦,最早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中国现在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何时建立?
 (4)针对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你对“中国制造”有何感想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等国奉行的政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的话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