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类文阅读。
钱塘江秋潮
①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②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③爬上山顶,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象,在那茫茫的雾色中,江水平静,伸向无边的远方,令人心旷神怡。
④开始,远处的江面十分平静。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潮势汹涌,浪涛耸立,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
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⑤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例: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____”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文学写法。
《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答题。
当走到大福源门口时,我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我急得大喊起来,老公说:“你喊什么,儿子在那儿呢。”我回头看见儿子正站在一个满头白发、衣衫褴褛的老人面前。我跑过去,刚想责骂儿子不听话、乱跑什么的,儿子突然说:“妈妈,这个爷爷好可怜哪,过节了,还在这里要饭。”我低头一看,老人正一边磕着头一边不停地唠叨什么,门口另一端还有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手里捧个小盆在仔细地看着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里面有一整根烟。
“妈妈,我们给他们点儿钱吧!”儿子泛着明亮的眼睛乞求地望着我。我拽着儿子就要走,儿子挣脱我的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我无语。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没有同情心人,曾几何时,我也经常对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也伸援助之手。对那些在街上乞讨的乞丐,我通常会递些零钱,略表爱心。可是后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些人四肢健全,却故意装成残疾人,来骗取众人的同情心;有些小孩假借自己失学、父母重病缺钱为由向路人乞讨;还有些不法份子专门组织儿童行乞,靠儿童行乞来供他们吃喝玩乐。看多了这样的报道后,内心深处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感到自己的爱心被亵渎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未对那些在路上碰到的乞丐奉献爱心了。
回家的路上,老公表扬儿子做得对。儿子说:“妈妈,你不是经常教育我对所有的人都要富有爱心吗?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给予是快乐的》,讲的也是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我被儿子的话羞红了脸。
外面太冷了,我们也没心情溜达了,急步向家走着。我心里琢磨着:别人都在合家团圆的时候,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还要出来要钱?难道他们没有儿女,只能靠着乞讨度日吗?难道他们也是骗子吗?转念一想,儿子说得对,给予是快乐的,不管这些乞讨的人是真是假,只要有一个人是真正得到了帮助,我的给予就是快乐的。
(1)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儿子有爱心的句子,画“”。
(2)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划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
(3)找出比喻句,用横线划出来,句子中是把()比作( )。
(4)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阅读语段答题。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部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豪华——()
分散——()镇静——()
(4)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5)这篇短文赞扬了()。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阅读短文答题。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游手好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夏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或螳螂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答题。
去年夏天,我和妈妈来到庐山旅游,那里的山山水水深深地吸引了我。庐山,不但有云海,飞瀑,峭壁,清泉,更让人难忘的是,那里的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
一天,我和姐姐拖着疲惫的步子从小天池回来,突然发现前面熙熙攘攘地围着一群人。我好奇地走上前去,看见路边的长凳上躺着一个姑娘,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她的女伴焦急地站在一边,不知所措;路过的人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也都是来庐山旅游的旅客,人地生疏,弄不清哪儿有医院。我和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汗背心,黑黑脸膛,虎背熊腰的老乡,挑着沉甸甸的西瓜担,走到人群边。他停下步子,抹了抹满头的汗水,操着本地的口音说:“出什么事了?”大伙儿见了他就像见到了救星,七嘴八舌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老乡听了,放下装满大西瓜的箩筐。他稍想了一下,便果断地说:"我送她去医院吧,来,背上。”老乡蹲下了身子。姑娘的同伴没有动,只是担心的说:“您这瓜怎么办呵?”老乡依旧半蹲着,可姑娘的同伴依然没有动。
这回,老乡也顾不得许多了,他赶忙站起身来走向姑娘,准备把她背起来。就在这时也不知是哪位聪明人急中生智地高声说了一句:“我们把他的瓜买下吧!”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伙的一致响应。人们不等那老乡说什么,便塞上钱,捧着西瓜走到一边。我和妈妈也买了一个瓜。
不一会儿,箩筐里的瓜没了,可老乡的手上却捧满了钱。不,这不是钱,这是一颗颗火热的心啊,是我们这群不相识的人的心啊!
老乡背着姑娘沿着山路远去了,周围的人也陆续走了,我望着那远去的身影,觉得他渐渐高大起来。
一阵凉风吹来,路边的树枝在欢快轻舞,我仿佛还听见了小鸟在树梢歌唱:“虽然我们不相识,但我们共有一颗美好的心;虽然我们不相识,但我们愿奉献出我们的爱和情......”
(1)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七嘴八舌七()八()七()八()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根据本文人物间的关系,选用文中的一个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4)短文写了那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