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 B.有很强的封闭性 | C.求善而不存真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
C.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 B.上海地区 | C.苏杭地区 | D.珠三角地区 |
明朝时,松江“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合郡男妇”是卖袜店的雇佣工人
②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了包买主
③江南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