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外 提 优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冷酷( ) 厚道( ) 滋润( )
(2)读短文,我们知道:国王没有迎来春天,是因为 ;农夫迎来了春天,是因为 。
(3)画“ ”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说明了什么?
(4)细读短文,思考其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结合本文的意思,发挥你的想象,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那还会有什么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作为报酬。老山羊一听,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 “牛大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背:bēi( )bèi( )扇:shān( )shàn(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缓缓( )友谊( )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括号里打“√”。
①毛驴说的。 ( ) ②牛大哥说的。 ( ) ③老山羊说的。( )
(4)下面的3个题目,哪一个可以做这个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括号里打“√”。
①毛驴和老山羊() ②老山羊和牛大哥( )
③毛驴和牛大哥( )
(5)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后, “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什么?请在括号里打“√”。
①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②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
③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仙境——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 ( )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 “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五彩缤纷( )窥视( )
反义词:稀少( )敏捷( )
(3)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把()比做()。
(5)请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九寨沟景致的特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反问句。
(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给文中画“______”的语句加上标点。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选择括号里的词语写在“ __________”上。 (银裙海洋浪花)
作者看到大片的落叶松,联想到__________;看到银白色的白桦,联想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些联想是用比喻句和拟人句表达出来的。
(4)《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他的原名为( ),字( )。他因创作优秀话剧作品《龙须沟》被授予( )的称号。我们还读过他的文章有《》、《》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轻声想了想)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哪拿)时起,已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大伟大宏伟)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就亲切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灾难深重(chóng zhòng)的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qiáng qiǎng)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赠给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扶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在括号中正确的拼音、词语上画“√”。
(2)找近义词。
赞赏( )鼓励( )翱翔( )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时候的周恩来,反映了周恩来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