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联系课文,写一写: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善于从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使我们读与写的能力同步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一试身手吧?
(1)《秦兵马俑》一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__。这两方面内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把这样写的好处写下来。
①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 )倾斜的隧道,________有骤雨,这里________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 )草半掩着,就像一( )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 )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在短文中的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4)短文主要描写了蟋蟀的住宅的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特点。
(5)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①泗水滨②,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芳:芳香的花草。②泗水滨:泗水河的沿岸。
(1) 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①胜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句意思。
①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在泗水滨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在寻芳后,想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解释下面的字在诗中的意思。
①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畏: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遮: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句意思。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仔细的赏析本诗,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歌____________写飞来峰塔的形象,____________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本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 山 西 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此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世。
(2) 小小释义员。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西 林 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 )——( ) ( )——( ) ( )——( )
(2) 小小释义员。
①题西林壁。题:西林:
②只缘身在此山中。缘: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