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60年代起,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两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分别带入一个什么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科技成果直到今天仍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少举出2例)
(3)近年来,由于电力紧张,某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此,某中学成立了能源研究兴趣小组,研究能源发展的历史,探讨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现邀请你参与这一活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电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人类普遍使用的新能源?
b: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能源问题的解决上,你认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发展哪些新能源替代旧能源?(4分)
挖掘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写出下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中国革命“军旗升起的地方”——
(2)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地点——
(3)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安徽地处江淮,人杰地灵,请完善下面的安徽名人榜。
(1)北宋时擅长用“白描”画法,誉为宋画第一的画家是——
(2)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3)他是安徽怀宁人,参加主持两弹的研制工作,誉为“两弹元勋”——
两宋时,我国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请回答
(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2)南宋时期,哪些地区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3)南宋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是那座城市?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摘自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有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走了许多弯路后,一次重要的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做了重大转折。这是哪次会议?工作重点作了什么转折?(2分)
(3)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比如:国防科技上,我国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的谁?从他身上,你能学习到什么精神?(2分)
(4)请指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指哪些?(3分)
材料:今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藏族民谣
(1) 上面这则材料说的哪个朝代?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这件事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