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完成: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89年,巴黎再次承办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参观者可以直达顶层。
(1)中国的“技术发明”不断传入西方。汉代架构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什么?在中国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其中一项发明为欧洲革命提供了军事武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这里的中国“一项发明”和“欧洲革命”的性质分别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情景的出现,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将人类推进到什么时代?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5)当我们欢呼科技发明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充裕与精神上的满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我们的天空不再蓝了,河水不再绿了,这告诫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措施,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一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次改革日本避免了什么危机?
(3)材料三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材料一、材料二所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5)综上所述,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美国独立前,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原料,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起到配合的作用,因而得以存在并发展。出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共同要求,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走到一起,共同领导了独立战争。但是种植园经济排斥自由雇佣劳动制度,把奴隶视为私有财产,因此,双方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必然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随着南北经济的发展和领土的扩张,双方在市场、原料、关税、劳动力、奴隶制扩张等问题上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只能通过战争的手段解决。种植园经济作为一种野蛮落后的制度被历史否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市场、原料、关税、劳动力、奴隶制扩张等方面,以“美国南、北方的诉求”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不少于 100 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农奴】

【脱亚入欧】

(1)上图农奴获得“解放”得益于哪一事件?据所学知识,回答农奴获得“解放”的条件是什么?
(2)图二体现了明治政府哪一改革举措?图三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呈怎样的趋势?这一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感悟】
(3)上述两国改革在影响上有何相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 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 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 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 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新航路航线图,查阅相关资料,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及其主要贡献(2例即可)。
(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市场和商品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