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降低了地方割据的威胁,还使得国内原来联系松散的各个地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材料所说的“它”是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制 |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政治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
B.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
C.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
D.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
A.读书人为救国放弃科举考试 |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 D.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
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