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
探究一: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1)14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从意大利开始了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运动?其核心思潮是什么?
(2)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吹响了思想的号角。列举至少一位启蒙思想家。
(3)1848年,人类社会又一伟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请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二: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改革始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在改革和向其他优秀民族学习方面,日本总是走在别的国家前面。
请回答: 7世纪中期,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9世纪60年代,内外交困的日本又通过什么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面对严重的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改革的法令。这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探究三:国家的统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面临南方和北方矛盾突出、国家即将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6)材料中“南方和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林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南方和北方矛盾突出、国家即将分裂”这一问题?这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解析题(共50分)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开始于哪一年?
(2)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
(3)请写出说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
(4)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 长征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分)
(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分)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上海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上海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共13分)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
请回答:(共13分)
(1)中国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2)哪次战争结束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次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3)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行动?结果怎样?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