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共13分)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问题:
(1)上面所列的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一种?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2)图一、图三交通工具利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各抒己见:以上的发明,是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8分)
(1)图一的名称是什么?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图一回答,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是谁?首先发现好望角的人是谁?
(3)请说出图二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4)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1分)
(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主题,通过探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对号入座:请你将同学们收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安庆内军械所 |
B.同盟会 |
C.张之洞 |
D.谭嗣同 |
E、京师同文馆
F、《中外纪闻》
G胡适 H、《民报》
① 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
② 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
③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
④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2)下面是同学们绘制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的部分内容。
“师夷长技”——————.———民主、科学
(3)学习完本单元,就四个事件的结果而言,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 英国炮轰广东海面二 黄海激战三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