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以伤先帝之明 | C.悉以咨之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4分)
“卑鄙”:古义: ;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 __。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节选自《战国策》三十)
[注]①骑劫:人名,燕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且谢之曰 |
谢: |
|
②举国而委将军 |
举: |
|
③以与寡人有隙 |
隙: |
|
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
遇: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
寡 人 岂 敢 一 日 而 忘 将 军 之 功 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B、足肤皲裂而不知 |
杂然而前陈者 |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其恕乎 |
D、以中有足乐者 |
扶苏以数谏故 |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劳其筋骨 B、布囊其口 C、其一犬坐于前 D、吾妻之美我者
(3)作者明明“缊袍敝衣处其间”,为什么却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孰:仔细 |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蔽:缺点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刺:指责 |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间:间或,偶然 |
(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选自《古文观止》)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 的道理。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
蕃:繁多 |
B. 不蔓不枝 |
枝:长枝节 |
C.亭亭净植 |
植:种植 |
D. 陶后鲜有闻 |
鲜:少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B.濯清涟而不妖 |
人不知而不愠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且焉置土石 |
D.同予者何人 |
陈胜者,阳城人也 |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