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赡养 侍奉 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虽然 无论 不但)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但是 都 而且)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本文所说的“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的母亲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们 门)考(查 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搞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查 察),他(发现 发明)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纪)。他的这一研究(成果 果实),(震 阵)惊了全世界。
(1)画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或词。
(2)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一词体现了( )
A.结论是李四光经过很长时间,花了很多力气研究出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B.李四光执著探索,不轻易放弃。
C.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细读课文深感悟。
(1)围绕“怪石”,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和思考?请选一选,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打“√”。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
D.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
(2)课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
A.积极思考、不懈追求 B.贪玩、不务正业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我们玩过的捉迷藏和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
A.我们捉迷藏是藏在床底下或柜子里,李四光是藏在石头后面。
B.我们捉迷藏很快就被小朋友找到,李四光没有被找到。
C.我们只是单纯地玩,李四光在玩中思考,对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并执著探索,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2)文中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
A.天上掉下来的。
B.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按原文填空,体会意思。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_________被_________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_________有大量的_________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______________。

阅读窗
“小 博 士”
黄炜是北京翠微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知道的东西可多了同学们都叫他 小博士。
“小博士”有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他看到闹钟一上弦就走,就想找出它的奥秘啊。于是,他把家里的闹钟悄悄地拆开,观察内部结构;他又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能发出声响,就把它打开,仔细研究。现在,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还能修理哩!
喜欢阅读自然科学读物。他常常把学到的知识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听:从宇宙,地球,讲到古猿进化到人;从人们最出用手指计数,讲到现在的大型计算机;从古人梦想的空中驾云,讲到宇宙飞船,外星人,飞碟和星际旅行……他还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天空中的风云变幻,到地上的蚂蚁筑窝…正是因为黄炜有勤学好问的精神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使他成为了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1)把第一自然段所缺的标点补上。
(2)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绘( )绘( )风云( )( )( )学( )问
(3)黄炜为什么能成为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4)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