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
C.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
下图为某地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若甲、丁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0千米,要在边长为20厘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50000B.1:200000
C:1:500000 D.1:40000若将该图的比例尺改变为l:25000,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
A.应扩大到原图的2倍 | B.应扩大到原图的4倍 |
C.应缩小到原图的1/2 | D.应缩小到原图的1/4 |
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一一泰山站于2014年1月建立,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图中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西北方向 |
关于图中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 B.昆仑站气压最高 |
C.泰山站光照时间最长 | 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
下图为某半球30°-40°之间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海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 | B.太平洋、印度洋 |
C.大西洋、印度洋 | D.印度洋、大西洋 |
图中M地和N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033/N,1140 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小题。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 | B.流水侵蚀 |
C.风力沉积 | D.风力侵蚀 |
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 | B.风沙掩埋迎风坡 |
C.水灾高地 | D.水灾远离河流 |
夏特古道沟通新疆天山南北,全长约120公里,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隘道。如今横穿支离破碎的冰川、冰缝及横渡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给徒步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和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小题。历史上温暖期是该古道使用最多的时期,下列朝代中夏特古道使用最多的是
A.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 B.唐朝(618~907年) |
C.宋朝(960~1279年) | D.明朝(1368~1644年) |
与夏季相比,分析目前去夏特古道徒步探险较安全的季节是春、秋季,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 B.流量小 |
C.降水少 | D.冰缝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