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我现在是多么怀念我的那位班主任和我妈妈呀。班主任温和又严肃的面容和妈妈那满含着忧愁的眼神,好像还在我的眼前。/让我们一起记住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这句名言吧 一个人( )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 )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 )分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你愿意试一试吗?
(1)给上文空白处加上标点。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3)用“ ”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4)你能举例子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课外阅读。
1974年,秦兵马俑终于从历史的沉淀中重见光明,向世人展现了2000年前的英武雄姿。当年,秦始皇为了自己死后仍有人侍奉、守卫,享乐如同生前,即位之初,就发动民工在他自己的陵墓内,大规模地制作了陪葬的兵马俑群。迄今为止,所发现的4个俑坑,都是地下坑道的土木结构建筑,总面积相当于5个足球场那么大。1号坑俨然是一个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的警卫型“方阵”,也是最大的一个坑;军阵布列较复杂的2号坑出现了车、步、骑3个兵种;3号坑约有500平方米;4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如果按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以上各坑共有武士俑7000个,陶马100多匹,战车100多辆。秦兵马俑规模气势之大,艺术价值之高,无可匹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这段话先讲了_______________;再讲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为了自己死后如同生前,即位之初,就发动________在________,大规模制作了_____________,总面积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课文哪一处景色的描写,选择一段背下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________。
(2)课文中有两句话是概括写颐和园的美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写长廊主要写了长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特点;写万寿山先写从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再写从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写昆明湖重点写的是________。
课内阅读。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这两段话中先写走完长廊,来到________,看到________和________,再写站在____________,看到颐和园内______、______和______,正前面的________与东面的______和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隐隐约约: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分别把昆明湖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中“滑”字用得很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外 提 优
圆 明 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之园”的美誉闻名于世,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经清代康熙、雍正增建和扩建,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之东建长春园、东北建万春园,以后,嘉庆、道光、咸丰都继续兴建、修葺,历时150年,耗资数以亿万计的银钱,逐渐形成了当时与紫禁城齐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全盛时期108景,其中圆明园48景、长春园30景、万春园30景,圆明园的各种建筑千姿百态,有楼、台、殿、阁、斋、舫、堂、塔、亭、榭、轩、馆等。“西洋楼”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圆明园有树木之绿、翠、阴、碧,有花草之香、芳、芬。有的似江南园林,有的取唐人诗意,有的如蓬莱仙境,有的具异国风情,就连坛庙、寺观、船坞、草舍、市肆、稻田、人家也样样俱全,无所不有。尤其是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如秦汉文物,隋唐书画,明清金玉,历代陶瓷,难怪几代帝王大半时间在此避暑听政。有的外国使节来过之后惊叹此乃人间天堂,“万园之园”。
就是这样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园林杰作,在1860年10月6日遭到英法联军疯狂的抢掠,园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大火连烧三天,一代名园化为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重修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查字典,给带点字注音。
修葺( )船坞( )抢劫( )废墟( )
(2)先理解用加点的词语,后仿写句子。
(1)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以“万园之园”的美誉闻名于世。 闻名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是一座集我国_______________之大成的________。以_________的美誉闻名于世。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园组成。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火烧圆明园的故事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文 在 线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辨字组词。
绕( )槛( )颐( )栽( )
挠( )滥( )卧( )载( )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模仿写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长廊很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分别游览的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介绍,你喜欢颐和园吗?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