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R0=15Ω)、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 光强E/cd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光敏电阻R/Ω |
36.0 |
18.0 |
12.0 |
9.0 |
7.2 |
6.0 |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
(2)闭合电键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 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与 (“上方”或“下方” )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 与物距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 。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LED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_____。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 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 、斜面的倾角 、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 、一个 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 A. |
斜面越长越好 |
| B. |
斜面越宽越好 |
| C. |
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
| D. |
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
(2)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 ,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 ,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_____ 。
(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
实验序号 |
θ |
斜面 |
m/g |
v/(cm/s) |
|
1 |
20° |
A |
200 |
245 |
|
2 |
20° |
A |
300 |
245 |
|
3 |
20° |
B |
200 |
153 |
|
4 |
20° |
B |
300 |
153 |
|
5 |
30° |
A |
200 |
358 |
|
6 |
40° |
A |
200 |
438 |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 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_____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与_____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 的电源,“ ”的小灯泡、标有“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甲组同学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则他一定是将导线接在了如图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选填“A”或“B”)接线柱上了,此外他们还存在一个不当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_____ 。
(3)下表是乙组同学将如图连接完整后并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当他们做完第 次实验后做第 次,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
实验次数 |
|
|
|
|
电压/ |
|
|
|
|
电流/ |
|
|
|
(4)在乙组中小洋是负责数据分析的,他认为用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为 ,即为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请你对此做出简要的评估:__________。

小明想知道家里洗衣液的密度,于是与小华一起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天平平衡。
(2)调节天平平衡后,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 。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洗衣液,测出烧杯和洗衣液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洗衣液倒入量筒中,洗衣液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3)要精确的测量洗衣液的密度,步骤(2)的实验顺序排列合理是_____(只写①②③的序号)。
(4)实验测得洗衣液的密度是_____ 。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她们准备了电压为 的电源。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 的四个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她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中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不变,请帮助小芳和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

(1)小芳和同学们先将 的电阻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检查连接无误之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接近零,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经分析可能是定值电阻处发生了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2)电路故障排除后,继续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 ,填入表格。
(3)接下来,小芳和同学们将 的电阻更换成 的电阻接入电路,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不变,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
(4)小芳和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数据:
|
电阻/ |
|
|
|
|
|
电流/ |
|
|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