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疏勒河流域地处东经96°30'~97°40',北纬40°11'~40°34'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下面是疏勒河中下游简图。
材料二:疏勒河流域2002年与甘肃省及全国用水结构比较表(%)。
区域 |
农田灌溉 |
林草灌溉 |
工业 |
城、乡生活 |
疏勒河流域 |
84.50 |
7.53 |
5.93 |
2.04 |
甘肃省 |
73.95 |
5.35 |
13.75 |
6.95 |
全国 |
63.70 |
5.50 |
20,70 |
10.10 |
区域 |
农田灌溉 |
林草灌溉 |
工业 |
城、乡生活 |
疏勒河流域 |
84.50 |
7.53 |
5.93 |
2.04 |
甘肃省 |
73.95 |
5.35 |
13.75 |
6.95 |
全国 |
63.70 |
5.50 |
20,70 |
10.10 |
(1)疏勒河发源于 山脉,该山脉的地理意义为 (任写2点)
(2)疏勒河中下游城镇主要分布于 (地形)上。城镇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4)据材料二,疏勒河流域农田灌溉用水的特点是 。
(5)为了改善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立竿测影是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简易方法,我国许多中学兴趣小组都开展过此项活动。甲图表示测量的方法,乙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刻的竿影长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甲图所示,图中代表所测太阳高度角的字母是________。
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A.逐日变大 | B.先变大,后变小 | C.先变小,后变大 | D.逐日变小 |
该地理实验的开展,除了需要竹竿外,还需要准备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举一个)。
如果上海(121°E)的中学生要开展立竿测影求正午太阳高度的活动,则记录竿影长度的时刻应该是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
根据乙图判断,测量上述数据的学校位于( )
A.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C.北回归线以北 | D.不能判断 |
已知竹竿的长度为2米,插入泥土中20厘米。测得①时的竿影长度为1.8米,则学校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问题。(共9分)
(1)图示的是(节气)日的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2)图示当日上海与北京两地,其中日出时间较早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大的是。
(3)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时,此时北京时间是时。
(4)图示当日地球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比较接近(近日点、远日点),因而速度相对较(快、慢)。
阅读表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
除此以外,使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的人为因素还有
。
(3)你认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有哪些?(3分)
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B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为基础,在(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为基础,在纬度地区最明显。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的名称分别是
ABCD。
(2)C处在地形上属于,形成的原因是。
D处在地形上属于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