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 |
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
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D.不同文明在相互吸收融合中趋于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