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读短文,完成问题。
苹果落地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他身边。他觉得很奇怪,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抛开呢?”
为了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弄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1、数数这篇文章有( )自然段。。
2、苹果落地的秘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 _________ ”画出牛顿弄明白苹果落地秘密的过程。
展示台
古人诚信小故事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吗?记录下来或者给爸爸妈妈讲讲!
课文回放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你通过这些带点的词语体会到什么?试着完成填空。
庆龄多么想(),多么想()。
而最终她却放弃了去伯伯家,这是为什么?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
滴水穿石
竺可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气象、地理、物理、自然科学史等都做过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
竺可桢从1岁半起就开始认字。5岁进学堂,7岁开始作文。有一天晚上,他为了写好一篇,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认为满意了才停笔。刚上床,大公鸡就“喔喔”地啼鸣了。
他从小( )爱学习,( )特别爱观察,爱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他的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他蹲在门口“一、二、三、四、五……”默默地数着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着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嘿,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问母亲。母亲耐心地向他解释:“这就叫‘滴水穿石’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 )持之以恒,( )会有所成就。”
母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竺可桢的脑海里。他一生坚持写科学日记,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材料。
正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竺可桢的事业。
(1)将下面两组关联词语分别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只有……才……不仅……还……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从哪两方面具体写竺可桢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既能概括上一段的内容,又能引起下文的一句话。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平常你是用什么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的呢?请写出两句能激励你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石头书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就是一部石头书,它告诉了我们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前的事。石头,在地质学术语中被称为“岩石”。“岩”是高山陡崖的意思,“岩石”就是形成这些高山峭壁的石头。实际上,我们生存的地球、山脉、丘陵、岛屿、江河湖海以及平原的基底,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大自然的宠儿。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
岩石直接记录了地质的变迁,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地质运动造成江河湖海和高山的运动,都被它完整地保存下来,翻阅它,就像在读地球的历史。
(1)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在短文中用“____”画出来。
(2)岩石有的成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有的成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
(3)你知道下面的物质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在是的后面画“√”。
A石油( )B大理岩( )
C沙子( )D石灰岩( )
E化石( ) F花岗岩( )
(4)短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点明题目
课内语段阅读。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们 门)考(查 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搞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查 察),他(发现 发明)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纪)。他的这一研究(成果 果实),(震 阵)惊了全世界。
(1)画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或词。
(2)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一词体现了( )
A.结论是李四光经过很长时间,花了很多力气研究出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B.李四光执著探索,不轻易放弃。
C.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