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一读,想一想,回答问题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段话共_____句。  
2、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写的是(    )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睡姿百态
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睁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

快乐阅读吧。
豆 花 树 下
豆花儿很茂盛,那绿莹莹的心形叶片,一簇簇,一蓬蓬,密密地在门前撑起了一把大绿伞。站在那绿伞下抬头望去,阳光和天空隐藏到豆叶外面,透过绿叶的缝隙,变成了细碎的斑点,很像万花筒里的景象,闪烁迷离,变幻莫测。
那绿色的豆阴里,是一个很热闹的世界。
花脊背的瓢虫在爬进爬出;蓝色硬壳的甲虫在横冲直撞;毛茸茸的小蜜蜂,在花朵上飞起飞落,忙个不停;蝴蝶一般要等太阳出来,晒干了雾露,才会慢吞吞地打开五彩的翅膀,袅袅婷婷地飞舞在花间。有时能在豆叶下发现几条小青虫,肉滚滚的,满不在乎地在叶片上爬,饿了,张口就咬,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圆孔。等你去捉它,它就变成了豆叶的颜色,怎么也找不着了。
冷不防会有个尖尖的小脑袋从叶丛中伸出来,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吓你一跳,那是松鼠;爱热闹的小山雀完全把这里当成了小树林,脚爪一攀着柔软的枝叶,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来:“嘀里嘀里……”那鸣叫声像豆粒滚落般清脆悦耳。
清晨,那些湿漉(lù)漉的花枝下,还活跃着一种通体透明的小蜥蜴,细小的脚爪,莹润的身子,像大滴晶亮的露珠,映出了满身的彩虹。见了人,它就逃得飞快。
有一天,突然搬来了一窝蚂蚁,它们在豆树下安了家。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平日里躲在屋里,令人讨厌的草鞋虫,也会爬到豆树下,灰扑扑地在豆叶下探头探脑,人影一过就急急忙忙躲起来……
最禁不起诱惑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眼睛老往窗外瞟(piǎo),眸(móu)子里映着浓浓的绿。坐在窗旁的孩子,趁我不注意,一会扯片豆叶,一会掐朵豆花,嗅着,看着,偷偷夹在课本里。这一大蓬的豆树也是孩子们隐蔽的小天地。有时听见呢呢喃喃的说话声,压低嗓门儿的窃笑声,扒开豆叶一看,三两个孩子正藏在里边聊天呢,见了人就满脸的笑。
(1)“(蚂蚁)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这句话写出了蚂蚁________的特点。
(2)找到三处描写小动物见到人就躲开的句子,用“”画出来。
(3)豆花树下,不仅因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活动而“热闹”,还因为有了_______,显得更加热闹。他们可以在花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极了!

精彩赏析阁。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什么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牵牛花
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它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花园。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它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密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慢慢地,它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它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它缠住向日葵时,随着向日葵的生长,竟把向日葵杆勒下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性啊!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它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它奋斗一生,把花朵和种子留给人类。不屈不挠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脚踏实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3)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动词,再说一说这些动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4)短文中的牵牛花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台。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老婆婆反问李白的话是让他明白什么呢?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铁杵不能磨成绣花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