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小刚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相同质量水和煤油加热,比较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实验时,测得如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加热时间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水的温度T水/℃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煤油的温度 T煤油/℃ |
20 |
24 |
28 |
32 |
36 |
40 |
44 |
48 |
图1
(1)分析实验数据,小刚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
(2)分析比较水在第2min、4min、6min和煤油在第1min、2min、3min的数据可知,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相同时,煤油吸收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
(3)小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它们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 表示的是煤油吸热升温的情况(选填“A”或“B”)。
图2
(4)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比较可知,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水”或“煤油”)。
(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某电路中有一个封闭的电路盒(图),面板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及灯泡、电铃各一个。为了探究盒内电路结构,小明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图的右边)。根据实验情况,请你在答题卷上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盒内的电路图。电铃的元件符号是:
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问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信息三:
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 m/s。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 m/s
探究:
(1)下面是甲乙两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和杯剩盐水的质量m2;④p盐水=(m1一m2)/v。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人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中的盐水倒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p盐水=(m2一 m1)/V。
你认为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更准确。原因是:在方案中.盐水往量筒中倒.倒不尽,测量盐水的误差较大.所以测出的盐水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2)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扛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列数据: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4 |
5 |
5 |
4 |
小明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 ,此时被控制的变量是 ;
(4)压强计U型管中液体的密度约为kg/m3
(5)若上图甲乙两杯中所盛液体不同,能否由压强计U型管中左右液面高度差判断此时杯内液体的密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停止时左侧下沉,此时杠杆处于(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使杠杆。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序号 |
动力F1(牛) |
动力臂L1(厘米) |
阻力F2(牛) |
阻力臂L2(厘米) |
1 |
2 |
4 |
2 |
4 |
2 |
4 |
6 |
3 |
8 |
3 |
8 |
4 |
6 |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所示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1=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镊子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次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