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注1】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注2】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1)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2)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反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么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③徙(xǐ)倚(yǐ):徘徊。④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
有人认为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请试作赏析。
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陈诗不若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
王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