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去之     (        )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以善国者 (         )       ④必先民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B.得者多助伐无,诛暴秦
C.然后治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安乡重家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奚以知其然也?
理解填空。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               的角度来论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蒙蔽)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 B.徐公不若君美也
C.吾妻美我者 D.暮寝而思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

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
⑵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⑶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⑷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廉 颇 思 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赵数困于秦       毁之       
③多使者金        ④使者报曰       
翻译“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一句。
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4分)
(1)有龙则(2)可以素琴
(3)则商也(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甲文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文言文阅读。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中山:战国时一小国。③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快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魏文侯使乐羊中山(2)
(3)使翟璜召任座而(4)下堂迎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你觉得魏文侯是个仁君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