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湖
我爱水。我爱( )的大海,爱( )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 )的小溪,但我更爱( )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座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的乐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都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__发光的翡翠__不然__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__我凝视湖面,偶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lián)漪(yī),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的。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到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美丽温柔 奔腾不息 浩瀚深沉 活泼欢快
(2)给画“____”的句子加标点。
(3)作者把湖水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短文写出了湖的四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6)短文开头采用的是( )。
A.总括开头 | B.引用开头 | C.抒情开头 | D.对比开头 |
一幅名画的诞生
天气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开得很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列宾发现迎面来了一只大船,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脚,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着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3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穿着(zháo zhuó) 赤裸(kē luǒ)
褴褛(lǚ lǒu) 纤夫(qiàn xiān)
肖像(xiāo xiào) 别墅(yě sh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褴褛——( ) 蠕动——( )
注视——( ) 蕴藏——( )
(3)“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句中,“这情景”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纤夫的生活情景,结合我们的生活情况,你会想到什么?请说说你的心里话。
月光曲(节选)
贝多芬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微弱—()激动—()
(2)画线句子写出盲姑娘
。
(3)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2分)
(4)贝多芬为什么又弹了一首曲子?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贝多芬如何想的?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 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用文中原句概括长征的意义。
2.文中所运用的设问和反问的句式,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摘抄文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并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设问句:
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
蒙娜丽莎之约(节选)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妙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温和 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安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悲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拘束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矜持:
转瞬即逝: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2)5分)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
(4)回答问题。((3)5分)
①选文第1自然段按照顺序写了这幅画的,然后写了近距离的肖像画,依次从、、、和来写。
②选段第2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蒙娜丽莎的。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12%(3+5+4)
垃 圾 山 的 话
我是台北市最有名的垃圾山,每个人都知道我的大名。
垃圾车每天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使我不断长胖长高。我可以俯瞰整个台北市。有些人喜欢我,也有人讨厌我。白鹭是常来的客人,时常在我的身上啄食,所以我和他是好朋友。
我生气时,头上冒着烟,连市长都要跑来看我,还有许多记者争着为我拍照,我很了不起吧!有些人靠我生活,在我身上找些值钱的东西去卖,才能维持生计。
不要以为我很了不起,除了白鹭和一些苍蝇、蟑螂、老鼠以外,我没有一个朋友,因为我太臭了。我已经很寂寞了,要是我更臭的话,将会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1)“俯瞰”读音是,意思是
从这个词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堆怎样的垃圾吗?
(2)垃圾山越来越高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垃圾山的动物有、、、,这是因为垃圾山给它们。人们关心垃圾问题是因为人们注意到了,而不是真正认为他了不起。
(3)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请简要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