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叶,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总结两次大战爆发的惨痛教训,弱小国家的境遇令人唏嘘同情,发人深省。
材料一
材料二 1939年9月拂晓4时40分,正当波军官兵还在睡大觉的时候,德国法西斯撕毁了《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2300架飞机和上万门大炮,对波兰发动闪电战,进行猛烈的轰炸和炮击。落后的波兰军队甚至以骑兵对抗坦克,虽然英勇,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全军覆没。
请回答:
(1)图一中奥匈帝国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弱小的塞尔维亚宣战,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图二中四人策划了什么阴谋,牺牲了哪一个弱小国家的利益?
(2)结合图二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弱小国家的遭遇中,你认为应该怎样预防国际性战争的爆发?
中国历朝均重视思想文化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曾用过野蛮的方式加强思想控制,但当时的统治者也认识到史书的重要性,明令规定:秦国的历史、占卜,种植书不在焚烧之列,。。。。。。汉朝时,儒学取得了正统与独尊的地位。
(1)据材料一回答,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那些措施、汉朝时,儒学的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材料二、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据材料二回答,隋唐加强思想控制的代表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方式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明清时期选拔官吏,在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同时,明清统治者故意从知识分子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严重者因此招来杀身之祸。。。。。。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材料三中,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那些措施?
(4)以上三则材料显示,历代统治者重视思想文化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 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马克思描述过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而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跨。
(1)材料一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两次重大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中内容请推断19世纪中期中国统治者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的“大帝国”是在哪几场“决斗”中被一步一步打跨的?(请按时间先后顺序例举四场( 8分)
(4)马克思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与法治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主体框架,……在民主国家实现法治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不同民族的历史机缘、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决定了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样式。
——佟徳志《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模式初探》
以所列材料为思维线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权利法案》被视为近代最早体现法治取代人治的历史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确立。这一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你能举出该文献中的两条具体内容来说明吗?
(2)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美国现行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又是由什么法律文献奠定的?法国的《人权宣言》与英、美同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拿玻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拿破仑自认为“永垂不朽”的是什么?
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可以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哪国的历史?这两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何不同?
(2)将材料一所示年代尺中1894年、1931年和1937年发生的与中国有关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指出材料二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去材料一所示的国家留学。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个国家在你留学期间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二:“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造成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谁提出什么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对待儒家思想分别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