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个人的情感 | B.真实的景象 |
C.多彩的生活 | D.繁盛的社会 |
“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 B.儒家、墨家 |
C.法家、墨家 | D.墨家、道家 |
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