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 傲 的 徒 弟
有一个摔跤能手,精通了三百六十个摔跤绝技,没有人能斗过他。
他有一个最(得意 高兴)的徒弟,学完了他的三百六十个绝技,摔败过很多人。于是,这个徒弟自鸣得意地夸起口来:“老师比我年长,在摔跤技术方面,我完全和他相等,因此我能够胜过我师傅。”
有人听了他的话,似信非信,就找了个机会让他们师徒俩进行一场比赛。比赛那天,观看的人很多。开始时,徒弟满有把握地向师傅扑来,迫不及待想一下子获胜。看那个架势,好像连一座大山也能拔起。不料师父轻轻一闪,趁势用双手拦腰把他举起,摔在地上。观众欢声雷动。
徒弟面红耳赤地(分辨 分辩)道:“师父没有把他的绝技全部教给我,所以我败在他手里。”
这时,老师笑着开口说:“我的三百六十个绝技,你已经全部学完了。可惜你还没有学会怎样灵活运用它。知道,并不等于掌握。”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分
近义词 辩解( ) 反义词 呆板( )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1分
(3)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①形容得意洋洋的骄傲神气。( )
②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③形容观众热烈欢快的场面。 ( )
(4)读了短文中“比赛那天,观看的人很多。”这一句,你想到哪些词语。
3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liè)趄(qie)。他手中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钱跑了,快抢啊!”霎时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回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有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助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
散落(sǎn sàn)瞅着(qiū chǒu)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喧闹()马上()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突如其来:
喜出望外:
(4)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5)用“”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6)文中“抢钱”二字使用了引号,那是因为
(7)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8)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阅读《山中访友》选段,回答问题。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侠”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包含()秘密()恩典()暂时()
(3)第1段中,作者借()、()和()这三种自然景物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4)找出比喻句划“”。下面的句子是我写的比喻句:
(5)把最后一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6)第二段主要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分)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我惊叹俊美挺拔的深山含笑,我更敬佩在边远山村默默无声播(撤、撒)知识的年轻人!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用‖把全文分为3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外阅读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lie lie )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wu e)――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ji qi )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朵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着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的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着耳朵,然后,悄悄地,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教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shu fu)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教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
(2)用近义词解释下列词语。
抚慰()讥嘲() 敬慕() 缘故()
(3)用上“有缺陷、不歧视、慈母般、抚慰心灵、热爱”等词语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我”的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师外貌的句子。
仔细读一读画出的这两个句子,作者这是在用自己的 来衬托和对比老师的 。
(5)你想对文中的这位又胖又美的老师说些什么?
(6)作者在同学问他“嘴巴怎么会变成这样?”时,他撒谎;作者在“耳语测试”时,想作弊欺骗老师,你怎么评价作者的这两次错误?
课内阅读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中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 )你财主了怎么着( )这么贵的东西( )你( )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蛋壳的小鸡,那样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毕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1)在文中( )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慰”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3)按原文填空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认真读读文中母亲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应该带着 的语气来读,第二句应该带着的语气来读。
(5)这段话中母亲感情的变化是:。
作者主要是从母亲的和两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6)这一段作者主要是写,它对表达整篇课文的“母亲爱儿孙”这一思想主题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