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你知道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什么?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谁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二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新政”最主要相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摘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摘自《重读伏尔泰》
(1)依据材料一,当时“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什么变化?在争鸣的各学派中,哪一学派的思想在其后中国历史发展中先贬后崇,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独立宣言》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4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
——《一战实录》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央视《档案》
(1)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哪一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有什么作用?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
近年来,国际空难频发,马航MH370事件尤为瞩目,其背后,又是一场暗流涌动的大国政治博弈。
材料一:英国航空调查局:马航坠毁MH370疑为“独狼”恐怖袭击
——京华时报
材料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受到中国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马航MH370的失联又使得中国在科技实力方面受到种种的质疑,而这种质疑无疑将对美国的领袖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中华网
(1)飞机在20世纪成为人们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哪国人率先取得突破?其机械动力来源是什么?
(2)材料一中英国猜测马航MH370失联是由于遭受恐怖袭击,近现代史上哪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点燃了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 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领袖地位”确立于何时?此后美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全球战略?该全球战略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4)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在经济上遭到那两股力量的挑战?
(5)综合上述材料,一个大国或“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海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关乎国家的兴衰。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后来……,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法国人谢和耐曾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足以自豪认为世界上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材料二: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三: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其作为抗清的基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1)为材料一中“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是谁?“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一,瓷器渐成出口的主要货物,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使中国被冠以“瓷之国”美誉始于何时?
(3)根据材料二,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针对海洋问题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