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材料二:气候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自主品牌等“热词”,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关于气候问题的献言建策,将影响我国环保事业的走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中国的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
(1)“新农保”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哪部分内容?
(2)国务院决定启动“新农保”是在行使哪几项国家职能?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从“中国—东盟”互补的经济优势来看,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凸显了经济全球化哪一个特征?
(2)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这些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件稍上点档次的商品,其包装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些包装的设计精致、图案华美,有些更是精美得如同工艺品。
生产这样精美的外包装的商品值得吗?那么,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实现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中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度、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简述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政府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材料二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并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2)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