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欣赏。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 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
(1)请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精辟( )——
筛( )选——
梦寐( )以求——
(2)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3)短文中称袁隆平是“中国的英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4)把最后一自然段改写成肯定句。
(5)结合画曲线的句子,说一说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
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本文段选自,作者是。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独立()现实()肯定()松散()
(3)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4)用直线画出当时落后的农耕社会的情况。(2分)
(5)给文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6)选择。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指的是()
A、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B、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
C、指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7)“那时没有电灯……”句中的“那时”是指。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代边塞诗人写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2分)
(9)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往上爬,那纤细的身子是那样的柔弱,仿佛一阵小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们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绿的叶子上,郁春棒也开出了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它并没有为此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这清香令人陶醉,招惹蜂飞碟舞。
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来,花茎也渐渐地枯萎,最后只结了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而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干燥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的时候,就会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垂头丧气,有的人()遇到什么挫折()毫不畏惧,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样做人。
(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柔弱()干燥()困难()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②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再选择其中一组关联词造句。
(4)文章第1—4自然段是按照()顺序写的,你是从(
)和()这两个词语看出来的。第1—4自然段采用()的手法,具体写出了()。
(5)请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牵牛花和郁春棒的不同特点及品格。
(6)“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样做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选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童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概()依赖()愿望()
(2)依赖自然的时候,生活是怎样的?
昔日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已变成了什么?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季节?()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会提什么问题?细读后,你能自己解决吗?
我提的问题:
我解决的问题是:
阅读冲浪。
一把美国刀
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带回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逝,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大学,读研究生,又出国留学。她去的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A)
父亲问:“为什么?”
姐姐说:“美国很好。”[
“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地方比中国好。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他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连看一眼也不允许。
想不到两个月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
父亲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很好吗?为什么回来?”
姐姐抚摸着父亲的白头发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有一天比美国好的。”
有两行眼泪,从父亲的老脸上缓缓流下来。
① 把文中A处画线句改成第一人称叙述。
② 中国人凭借什么打败了美国人?
③ 姐姐为什么从美国回来?
精彩回放。
伊里奇教授踩着早八点的铃声准时走进教室。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儿学究样儿。
本段课文为两层。第一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