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天边?”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我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一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来,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地和天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1、 本文从下列角度描述“地平线”,请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回答问题。
⑴ 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⑵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字以内)
⑶ 衬托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字以内)
2、“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这样说,是因为地平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具体指的是什么?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课外阅读。(18分)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此,在三年里他懂得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学些医书、药典。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忽然坐起来哈哈大笑:“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文中还有类似的词语,试着找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体现“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16分)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中的“这”指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明居里夫人爱国情感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4分)
(3)文中“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中的“躺”字,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新体验。(18分)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发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一本《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的广告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这天,林肯处理完一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本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本杂志的中间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在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这本杂志:这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决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的现象。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壁小洞上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都采取了寄回杂志社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位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杂志,就是至今仍在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在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300人的面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之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变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年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内。(6分)
眼光( )风靡( )
( )的大字 ( )的墙壁
( )地观望 ( )地撬开
(2)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3分)
(3)文章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里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一句与文中哪句相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5)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杂志社编辑部认为,林肯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10分)
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就是我们把她高高升起的。
每次,我们总是以有力的手指按住电钮,含着激动的泪水,仰望着国旗徐徐升起。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因为这时,我们想起了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父辈们的苦难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而今天党和人民要我们站在国旗下,升起她、守卫她。我们是最幸福的人,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当我们穿上军装挎着钢枪,大步走向哨位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无论是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还是在冬天凛冽的寒风中,总有许多人同我们一起举行升旗仪式。有一队队少先队员,一排排风华正茂的青年,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旅游者,还有归国观光的侨胞。他们肃立着,仰望着国旗徐徐升起。在这里,大家共同表达了对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们默默地向党、向祖国人民宣誓:我们是五星红旗的坚强卫士,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她。每天让她高高地升起,永远飘扬在祖国的上空。
(1)写出文中加点词的近义词。(2分)
徐徐——( )忠诚——( )
(2)根据短文补充词语。(6分)
( )正茂 ( )的天气
( )升起 ( )的泪水
( )的卫士 ( )的寒风
(3)“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她”一句中,“我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指________________。(2分)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填在括号里。(8分)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1)鸵鸟身材高大,比一个大人还高出一头。( )
(2)太阳表面温度可达6000摄氏度。( )
(3)如果顺风,鸵鸟高扬起翅膀,像扯起风帆的小船,跑得就更快了。( )
(4)市图书馆的书可真多:有童话,有科技书,美术书……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