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课文。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gào hào)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 bè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 、
(3)表现观潮的人群热情高的词语是 、 。
(4)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
课内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本文已用“|”将短文分为两层,请写出各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理解“沮丧”的意思?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流)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慢慢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了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用“\”划去文中不恰当的字、词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浸没(méi mò) 显露(lù lòu)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起——( ) 涨——( ) 浸没——(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方法?在括号内打“√”。
(1)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 )比喻 ( )拟人 ( )设问
(2)在钱塘江人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3)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 )作假设 ( )列数字 ( )作比较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它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阅读《新型玻璃》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夜深了,从一座(排列 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切 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à huá)破玻璃企(qì qǐ)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zhí zhǐ)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用“\”划去
在“□”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宽,水小时,鼓足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岩岸上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对岸便是生产队的大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和苏北农村的无数条小溪相比,没有任何便值得夸耀的地方。
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拉开□眼前的小溪又展开了另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早晨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柠檬黄□紫罗蓝□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
从此,我对小溪入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就像看我的老朋友。我爱溪中悦耳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A、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情更美好。()
B、形容变化极大。()
C、比喻色彩鲜艳、纷繁或式样繁多。()根据短文的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色彩 ()的流水声 ()的早霞给文中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句话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
(2)、这句话共描述了 等颜色。
(3)、这句话描写的是 的景象。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①、点明中心;②、过渡段,和上文是递进阶段;③过渡段,和上文是转折关系)
阅读回答问题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5%,是我国的木材重要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110多种。 周围广阔的海洋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上冬天 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四周群山环绕,林山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给短文在横线上加个题目。
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 、 、 自然段;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 、
自然段。短文中称颂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 __ 、 ___ 、 __ 。
概括第六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用“~~”画出文章过渡句。
用“——”画出文章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