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说:“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毋庸讳言者也。”这表明陈独秀
A.对资本主义深刻揭露,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立场 |
C.其思想已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
D.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所怀疑 |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日趋多样化 |
C.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均衡化 |
D.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
20世纪80年代初,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其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有所突破 |
D.城市经济改革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则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属于美国谋求经济霸权的开端 |
B.推动了美苏冷战格局最终形成 |
C.有助于促进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
下列两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当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
C.国民政府扶植民间轻工业发展 |
D.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
下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这则史料说明革命根据地建设()
A.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
B.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 |
C.没有因国民党围剿而遭到破坏 |
D.取得巨大经济成就且广受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