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欣赏。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 )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 )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 )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 ),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 )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高雅——
无动于衷——
(3)公明仪给黄牛弹了 首曲子,首先弹的是 ,接着弹 ,最后弹 。黄牛对他弹的曲子的反应用一个词来表示,可以用 。
(4)人们对分明仪演奏的态度是: ;你觉得黄牛对他的演奏的反应是因为: 。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记一次有趣的活动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也是我们在小学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这一天我们举行了庆祝“六·一”的文艺汇演,同学们都表演或观看了节目。
瞧,今年的大会主持人是 “米老鼠”和“唐老鸭”。只听优美的乐曲一奏起,“米老鼠”出场了。他随着乐曲跳着“迪斯科”走向观众,说:“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从遥远的美国来到这和你们一起欢庆“六·一”,你们高兴吗?”同学们鼓着掌说:“高兴!”接着,他让几个小演员搬来一只箱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把我的老朋友唐老鸭唐纳也带来了。你们看!”然后只见他把箱子打开,同学们个个瞪着眼睛看着,他向同学们示意里面没有人,随后把箱子关上,盖上一块布,又将箱子转了转。忽然,他把布一揭,活泼的“唐老鸭”呱呱地唱着歌出来了。他俩携手,面向同学们鞠了躬,顿时,全场响起(热烈激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接着,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将布盖上,奇迹又出现了。你看,那不是蓝精灵、一体,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他们从箱子里走出来了。这时,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话音一落,全体师生和他们一起跳起了(欢快欢乐)的舞,整个会场沉浸在(欢快欢乐)之中。
最后,同学们和童话中的人物一起参加了各种游戏。什么套圈、贴鼻子、拉彩蛋等游戏。大家玩得可开心啦!
(1)把文中括号中不合适的词划去。
(2)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示意:启迪:
(3)给短文分段写段意。
课外阅读
荷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大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快要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开放。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我发现,荷叶的叶面是不沾水的。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流泻坼缝
(2)“啪啪”是写声音的词,你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__。
(4)写种荷花的是第()自然段,种荷花的步骤是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街道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它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在括号里添上正确的读音。
(2)朗读这段话时,应表达怎样的感情?
(3)你想对文中这位英雄和英雄的家人说些什么?
庐山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海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在括号里填上恬当的词语。
()的色彩()的感觉()的大海()的天幕
(2)写出文中四字成语。
(3)请写出文中的2个比喻句。
(4)写出1至3自然段的重点句。
①
②
③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写出了长城的长。
(2)“多少……才……”从这个关联词体会到了。
(3)“站、踏、扶”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 ;
“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