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统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幕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不可磨灭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 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幕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彩多姿,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币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短文作者阐述了阅读文字与观赏电影、动画的两种结果。你认为他赞同哪种做法?为什么?(用书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一定养成了许多良好的阅读习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学阶段,从教科书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好书。其中有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在课外,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 》。
(5)读书,让你收获了很多。你最想告诉同学们的读书格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类文阅读。
一个刺伤人的词
小熊进了荆棘(jí)丛生的灌(guàn)木林走不出来了,一位挑( )着柴的樵(qiáo)夫路过,把它救了。
母熊知道这件事,便说:“上帝保佑您,好人。您帮了我大忙。让我们交个朋友吧,怎么样?”
“嗯,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
“怎么说呢?可不能太相信熊呀。但是确切地说,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熊。”
“对人也不能太相信,”熊回答,“可这也不适用于您。”
于是熊和樵夫便结成了朋友。
一个夜晚,樵夫在树林中迷了路。他找不到地方睡觉,就到了熊窝。熊安排他住了一宿( ),还以丰盛( )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起身要走。熊吻了吻樵夫,说:“原谅我吧,兄弟,没能好好招待您。”
“不要担忧,熊大姐,”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你窝里那股臭味。”
熊听了怏(yàng)怏不乐。她对樵夫说:“拿斧子砍我的头。”
樵夫举起斧子轻轻打了一下。
“砍重一点!砍重一点!”熊说。
樵夫使劲砍了一下,鲜血从熊的头上迸了出来。熊没有吭一声。樵夫就走了。
若干年后。有一次,樵夫不知不觉( )地到了离熊窝很近的地方,就去看望熊。熊衷心地欢迎他,又以丰盛的食品来招待。告辞时,樵夫问:“伤口愈合了吗,熊大姐?”
“什么伤口?”熊问。
“我打你头留下的伤口。”
“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就是您用的那个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短文中“一个刺伤人的词”是指________。
(2)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樵夫要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熊和樵夫都知道不能太相信对方,为什么还是结成了朋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1)写出反义词。
细——( )卖——( )
朋友——( )
(2)短文中“细条条儿”加儿化音,突出了树被做成火柴时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
(3)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说的,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课 外 提 优
贡献
从前,有兄弟五个,他们虽然是亲兄弟,却各自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理想。他们对人生价值有不同的理解。
老大决定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他学习做砖,因为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他要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老二喜欢泥瓦匠的工作。他立志要做个泥瓦匠,而且还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最优秀的泥瓦匠。
老三愿意做建筑师,他觉得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必需的,而且是美化城市的一种艺术创造。
老四要做个出色的设计师,他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气勃勃。
老五是个不务实的人,他最小,平日里,大家都照顾他,谦让他,使他变得非常任性,爱耍脾气。他什么出力的事也不想做,听说有批评家这个头衔,他觉得这倒不错,批评别人也是件挺轻松的事。于是,他决定当个批评家。
后来,兄弟几个在生活实践中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唯独老五一事无成。
老大做了许多砖,城里的很多房子都是用他做的砖盖起来的。他还把砖送给一些买不起砖的穷人。他去世后,整条街的人们都在念叨着他的名字,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
老二不仅自己成了泥瓦匠,还带了许多徒弟,现在他的徒弟遍布整个城市,甚至外地的许多人也慕名来向他学习泥瓦技术。他死后,徒弟们排成长长的队伍为他送行。
老三成了建筑师,城里许多有名的建筑都是由他领着人干的,这些优美的建筑物给城市增添了色彩。他死后,人们常常指着这些建筑,夸当年的他如何有才华。
老四也如愿当上了设计师。他设计的大桥横跨城市两端,使交通更加便捷。桥梁的上面刻下了他的名字。
老五因为什么也没做,他死后始终徘徊在天国的门外不得进去,因为天国只允许有贡献的人进入。
这天,来了一位老妇人,看上去又穷又笨的样子,可是,天国的守卫敞开大门迎接老妇人进去。站在一旁的老五不服气地说:“她两手空空,也没有什么贡献,为什么让她进入天国?”
一位天国的使臣走出来,对老五说:“你不知道,这位老妇人家住在江边。春天到了的时候,江面上的冰冻已经十分薄了,可是还有孩子们跑到江上去玩。那天,老人在窗口看到几个孩子又在江面上玩耍,她急坏了,因为她刚从江边回来,知道江面有的地方已经开化了。她急中生智将自己的房子点着了火,孩子们看到火光都跑来救火,当孩子们刚刚离开江面时,江上的冰全裂开了。孩子们得救了,老人却被火烧死了。”
天国的使臣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老五,说:“用自己的生命去救助别人,难道这还不是贡献吗?我劝你还是在门外好好反省自己,或许还有希望进入天国。”
老五惭愧地低下了头。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慕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事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气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生命去救助别人,难道这还不是贡献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五为什么一事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文 在 线
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强健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枝叶茂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孩子清理了老泉,给别人带来了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你的想象。
①三人看到小路上有许多人的脚印,就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看到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就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慧的女儿”为什么很高兴?生活中真有其人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个人都明白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含义的,简单谈一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 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 她说 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 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 幸福要靠劳动__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__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__
(1)给第2自然段加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画“____”的句子在短文中是________句。我也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