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 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 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