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每小题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_ _ 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___(填“大”或“小”),有____________气味。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使反应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质名称及分子式)。
混合物A中含有KAl(SO4)2·12H2O、Al2O3和Fe2O3,通过下图所示方法可分离回收Al2O3和Fe2O3:
回答下列问题:
(1) 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 为了使滤渣Ⅰ中某些成分溶解,便于分离出Fe2O3,所加入的试剂Ⅰ是(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氨水可得到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滤渣Ⅲ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滤渣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33.6L的氯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2) 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3) C装置的作用是。
(4) 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
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
施是。
② 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
(5) 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 )
A.食盐 | B.食醋 | C.烧碱 | D.纯碱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请写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欲制得氯气1.12 L,理论上需要消耗二氧化锰多少克?
(3)①若用3.36 L 氯气与4.0 mol/L的NaOH溶液反应制取简易消毒液,则需要多少毫升这种NaOH溶液能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
②实验发现,该反应产物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室用Na2CO3固体配制25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时,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g。
(2)在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填序号)
A.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
B.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某兴趣小组欲在绿色环保的条件下探究大气污染物SO2的性质,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为;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了上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
(3)试验中发现Na2SO3可能部分被氧化,现需测定Na2SO3的纯度:称取10.0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用0.20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20.00mL,产品中Na2SO3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计算结果为。(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