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从开始记时到水沸腾经历的时间为____ min。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___       (写出一条即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快餐店的“烤薯条”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淀粉含量与其密度之间又存在对应关系

所含淀粉百分率(%)
14
18
22.5
26.5
29
马铃薯的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6

(1)分析上表提供的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想通过测量家中马铃薯的密度,分析它的淀粉含量.
①他用调好的天平正确测量马铃薯样品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为5g,游码示数如图,则样品质量m=_____g

②他将样品浸没在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至35ml处,则样品体积V=_______cm3
③样品密度ρ=____________g/cm3,WGK ______kg/m3
(3)由上表可知,这种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是____________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小敏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三灯L1、L2、L3均发光;接着她应____________;实验时,她记录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由表1中的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小刚同学也做了此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d处的电流比a、b、c处的电流大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的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记录回答:

A.比较1、2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 ____.
B.比较3、4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C.比较1、3记录,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D.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物体吸热多少是物理研究方法中的法。

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之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同一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所示,他们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酒精,将一圆柱形金属块竖直浸没在酒精中,并用仪器测出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的酒精的压强p1p2,再换用水重复上述实验(已知ρ酒精ρ),并将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实验
序号
上表面
深度h
(厘米)
上表面的压强p1
(帕)
下表面的
压强p2
(帕)


1
10
784
1176
2
20
1568
1960
3
30
2352
2744





实验
序号
上表面
深度h
(厘米)
上表面的压强p1
(帕)
下表面的
压强p2
(帕)

4
10
980
1470
5
20
1960
2450
6
30
2940
3430


(1)由表一(或表二)数据中同一圆柱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1随上表面深度h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15)
(2)由实验序号(16) 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浸没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圆柱体上表面或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深度不同,(17) 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_________(18)_____________。

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