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
|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
|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
|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 B.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 C.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
| D.罗马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