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中国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 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两所民办学校)
  951
571.5
51.4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主要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1979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