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朱熹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及其实质。(3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4)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及其人物形象表达的共同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材料一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杨松《试论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特点与功用》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3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之前有关政策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定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争夺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山之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书中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圓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材料二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利用空中战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的远距离超视距打击,以及大量进行电子战的行为,即使是双方陆军坦克部队的交火,美军也最大限度发挥己方M1A1主战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始终在伊军T-72的火炮射程之外开火射击,使得伊军坦克部队只能被动挨打。……美军又以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地面部队,以巡航导弹打击伊军军队集结地区,以海军航空兵打击伊军反舰导弹阵地,以特种部队和电子战对付伊军常规军事力量等等。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选择第题(请标好小题题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