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父母和老师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尊重,友谊需要我们珍惜。可在日常生活中,不时有下列情景或观念闪现:
情景一:妈妈唠叨时,小宇同学恶语伤害母亲;
情景二:老师打蓝球时无意撞倒了小明,小明站起来瞪着眼睛和老师吵;
情景三:八年级学生小鲁和老师发生矛盾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从此不再上学。
情景四:小浩的好友也是同桌上课时玩电游,小浩不仅不制止,且在老师找其了解情况时说没看见。班长批评小浩这样做不对,小浩却说:“友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真正的友谊是不能讲原则的”。
(1)①行为判断:情景一、情景二和情境三中小宇、小明和小鲁的做法对吗?②你认为小宇、小明和小鲁分别应该怎么做?(从上面三人中选择一人评价即可)
(2)观点辩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境四中小浩的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风格不同的老师 宽容待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盐城市30年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1983年
2012年
增长倍数
人均GDP
449元
43172元
96倍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元
25867元
6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
331元
11898元
36倍


注:201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配收入29677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盐城市亭湖区用政策杠杆撬开秸秆综合利用之门。11月19日上午,亭湖区新兴镇三灶村一些农民正将秸秆“捆子”装车,准备运往闽源食用菌基地、国信生物质发电公司、泰来神奶牛场等区内企业。据亭湖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4%,有的被作为能源化利用,用作农户和电厂的燃料;有的被肥料化利用,用于机械化还田、覆草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等。亭湖市民再也不受收割时节农民焚烧秸秆“浓烟滚滚”之苦了。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秸秆综合利用有何意义?
材料三:近日,一热心市民送20盒袜子至盐城市公安局,要求将这些袜子转交给20位“盐城最美警察”候选人,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20份精美礼盒袜上都附贴了一张印有五行简短话语的红纸,“送给参加盐城最美警察评选的同志:盐城的平安有你们的功劳,盐城的发展有你们的奉献,向你们学习,致敬!”
(3)新年到了,你若写一张贺卡给这位热心市民,你会怎么写?关爱家乡,有我一份。作为我市一名公民,你现在能为家乡的发展作什么贡献?

材料一:2013年12月30日下午, “大爱盐城·情暖人间”困难救助行动正式启动。盐城市市委书记朱克江、市长魏国强带头捐赠并向受助困难群众代表发放救助金。
材料二:2013年10月14日下午,盐城市政府办与盐城市人社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盐城市市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意见(试行)》政策进行解读。从2013年11月起实施的大病保险政策,可大大减轻大病医疗费用中的个人负担部分,更是解决极少数参保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大举措。
材料三:为加快盐城北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2013年10月8日,盐城市在滨海专题召开会议。市委书记朱克江强调,要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加强片区扶贫开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1)这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若给材料三拟一个小标题为“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请你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各拟一 个小标题。
(3)综合三则材料,盐城市这样做有何意义?

张明和陈华同学是好朋友,也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期中考试时张明考得非常差,陈华却考了第一名。张明心里非常着急,他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学习压力:“一定要打败陈华。”陈华来和他探讨题目,他也不愿搭理。张明把他们定期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取消了,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渐渐的张明发现自己上课也难以专心听课,考试前特别紧张,有些简单的题目也想不起来了。张明很难过。他甚至想放弃学业。这一切都被陈华看在眼里。他对小明说:“……”
你认为陈华会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哪些知识来劝说张明?(至少三个角度,6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讲究营养平衡,吃的越来越好;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服饰越来越靓;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住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私家车越来越多……
材料二: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展示了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照片一(拍摄于1978年):肚子吃不饱,只能穿棉袄。照片 二(拍摄于1986年):新鲜蔬菜城里买,粮食加工火起来。照片三(拍摄于2010年):科学养殖奔小康,家家户户有楼房。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请你分析发生如此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请你从文化、科技等方面举例说明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材料一:“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网络游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宅童”。而市场上的网络游戏有78.5%的不适合未成年人,58%的网络游戏设有陷井。也有一些“宅童”出于好奇,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扫黄打非”办、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行动,进行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效果显著。
(1)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雷区”。
(2)请你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帮助“宅童”不再“宅”。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家开展打击网络低俗信息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