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
|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1926年 |
|
| 工业总产量 |
100 |
19.5 |
39.1 |
75.5 |
108.1 |
|
| 比重 |
生产资料能力 |
40.7% |
43.7% |
48.1% |
43.4% |
43.9% |
| 消费资料能力 |
59.3% |
56.3% |
51.9% |
56.6% |
56.1% |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
|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出现了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
③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④是“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 A.①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先生回忆的这一情景发生于
| A.民国初期 | B.国民政府前十年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