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P(g)+Q(g)3M(g)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和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相等 |
B.反应已经停止 |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
D.P、Q全部转化成M |
下图两个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都通过了0.02mol e-,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中溶液的Cu2+向铜棒移动 |
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 |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一一4e一= 2H2O+O2↑;②中负极:2H+ + 2e一= H2↑ |
D.溶液的pH:①不变;②增大 |
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下,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K和470K,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 B.纯Ni(s)和CO(g) |
C.不纯Ni(s)和CO(g) | D.不纯Ni(s)和Ni(CO)4(g) |
食品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
D.加入脱氧剂的目的是因为该反应是吸热过程,可降低温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
下列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可逆反应a A(s)+bB(g)c 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
C.化学方程式中b >c +d |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