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牴佛生,佛生毙,复牴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注释:舁:抬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 | B.纵之顺之 |
C.春风又绿江南岸 |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2分)
①虎方垂涎牛背儿/方延客欢饮
②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 B.①②意思均相同 |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 D.①②意思均不同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
(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重者流死,轻者请除名。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窃惟议事群官,未尽识议刑本意。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放岭外。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临请自当其罪。 当:承受 |
B.潜知其故。 潜:暗中 |
C.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 系:逮捕。 |
D.未尽识议刑本意。 识:了解 |
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之约,令(囚)归系所。 |
B.阴暗(你)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
C.既非冤滥,所以(我)绝意耳。 |
D.然既遣(群官)详议,终须近法。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临公正执法的一项是 ( )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③临所入者独无言。
④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⑤今议萧龄之事,有轻有重。
⑥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临任万泉县丞,能够体谅民情,让轻罪囚犯春末回家种地,而后囚犯全都按约定回到狱中。 |
B.唐临任高官,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尤其能宽谅人,他的宽广胸怀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C.唐临任主管刑法的高官,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 |
D.在华州刺史萧龄之犯罪量刑之事上,皇帝对唐临的见解不满而怒,唐临直言奏告,力排众议,终于依法判处。 |
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大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余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大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大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欺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安定长史 拜:任命,授给官职 | B.法一而兵精 一:统一,一致 |
C.多衅易图耳, 衅:挑衅 | D.辟阜为别驾 辟:征辟,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超人,拘岳于冀 ①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①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 ①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②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非其好,(杨阜)遂去官。 | B.而苏伯反河间,(太祖)将引军东还。 |
C.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韦端)安定长史。 | D.十七年九月,(杨阜)与叙起兵于卤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有敏锐的眼光,对曹操与袁绍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他断言曹操必定能成大事,而袁绍则不能。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攻打下冀城,并杀了刺史、太守和杨岳。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了一同讨伐马超。后来马超杀害了姜叙的母亲,打伤了杨阜。
D.综观全文,杨阜这个人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不苟且偷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3分)
译文:
(2)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
B.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关:关隘。 |
C.凡人在难,犹或恤之 恤:担忧。 |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竟:终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魏其不昌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B.①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C.①祜曰:“将为灭蜀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①且为人任,为人死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 )
①魏其不昌乎 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③请其子琇为参军 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⑤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⑥会至蜀果反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 难以长久。 |
B.大将军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 他罪有应得。 |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帝双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译文: 。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译文: 。
(3)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
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
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固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新唐书•列传一一九》)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由……而获罪 |
B.以足疾固自乞 自乞:请求辞去 |
C.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图:图画 |
D.引客坐圹中赋诗 圹:墓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复拜旧官,以疾解 |
B.渥即表为僚佐// 数日即引去 |
C.遂奔咸阳//遂隐不出 |
D.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因犯法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就是这么讲义气。 |
B.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您去见见他,不要枉丢了性命。”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 |
C.柳璨为了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唐王室。他想笼络司空固。司空图假装失态,表现粗野。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在亭中画了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将亭题名为“休休亭”。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译文:
(2)我所主张将军喜下上,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译文:
(3)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囚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 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簿、裴珀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大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
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盂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盂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无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衣,迁徙无常,皆趟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
无訾缺。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八十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姿仪瑰秀,有器识 器:才能。
B.既谢,帝逮问政事 逮:趁机。
C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昧:愚昧。
D.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 部分:部署,分派。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期而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②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c①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①或上言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吕元膺“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 ②上其诏,请明枉直
③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④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
⑤独元膺秉正自将 ⑥居官始终无訾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不顾属下反对,在大年初一将囚徒释放回家探望父母,而这些囚徒也很守信用,如期而返,境内的盗贼也受到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任鄂岳观察使时,曾在夜间想登城巡视,守城人认为夜间辨认不清身份,不许他登城,元膺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大将。
C吕元膺任尚书左丞时,度支使潘盂阳与太府卿王遂两人闹矛盾,关系紧张,他就安排孟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在公文中并不明确指出谁是谁非,成功地化解厂二人的矛盾。
D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邸兵与山棚人阴谋叛乱,守军势力孤弱,人们惶恐不安;面对危急的形势,吕元膺坐在城门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很快稳定了局势,平定•厂叛乱。
把文言文阅渎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厂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史白“不可”,答曰:“吾以衍待人,人岂我违?”(3分)
(2)陛下及此,乃宗社无坝之休。(2分)
(3)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订.人服其打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