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
(2) 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
。则
(1)木板的加速度为= (用
、
表示);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中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按打点时间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B、C、D、E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AB =7.60cm,AC=13.60cm,AD=18.00cm,AE=20.80cm。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
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填“大”或“小”)。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
0.196 |
0.392 |
0.588 |
0.784 |
0.980 |
加速度a(m·s-2) |
0.69 |
1.18 |
1.66 |
2.18 |
2.70 |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提供的器材有: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细绳、图钉若干、铅笔,还缺少的器材是、。
(2)某同学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细绳使结点伸长到某—位置O静止,此时另—位同学必须记录的是(用字母表示)。
A.两条细绳套间的夹角 | B.两条细绳的方向 |
C.O点的位置 | D.弹簧固定点 |
E.弹簧伸长的长度 F.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