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NaOH固体配制480 mL 1.0 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⑥计算、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2)所需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所需称量的NaOH固体为         g。
(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
②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③定容时俯视液面,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④称量的NaOH固体中混有Na2O杂质,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
(1)量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试回答:(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b.滴定管 c.100mL量筒 d.100mL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 i.药匙 j.烧瓶
(2)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
(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amol·L-1的KMnO4溶液VmL,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由此可计算x的值是____________。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用无水乙醇与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Ⅰ中的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
2mL乙醇、2mL乙酸、1mL 18mol/L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mL乙醇、2mL乙酸
0.1
C
3mL乙醇、2mL乙酸、6mL 3mol/L硫酸
1.2
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
1.2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mL和mol/L。
②分析实验(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
(2)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4)提取时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的目的是:

为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烧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中的现象是
己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橡皮管将分液漏斗上端与烧瓶连通,其作用是
(4)已知氯气与冷水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l2 + H20 =" HCl" + HClO。
①你认为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②为探究其生成物的漂白性,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实验探究:在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气体可能为CO2;猜想2:
猜想3:
为了验证猜测,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该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入下列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的作用是: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通过该实验,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 A中品红褪色 ② C中品红不褪色 ③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由上述现象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的成分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