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一节耐人寻味的活动课
那节语文活动课我至今记忆犹新。
杜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实验!做这个实验的材料有瓶、沙、水、大石头和小石头。看,我都准备好了!”说着,像变戏法似的从讲台下面提了个塑料袋出来。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杜老师又说:“要求是设法把这些东西全装进瓶里。你们说,应该先装什么?”
唐维优说:“应该先装沙!”严雪峰说:“应先装水!”我也跟着嚷嚷:“应该先装大石头!”同学们的想法多种多样,却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所以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杜老师做了示意安静的手势让我们静了下来,说:“好!我先装沙。”杜老师说着便把沙倒了进去,望着这差不多半瓶的沙,唐维优失望地摇了摇头。“好,我再来装水试一试。”9结果还是不行。杜老师又说:“由此可见,只有先装大石头了?”“对!”同学们齐声回答。
然后同学们又回答了杜老师提出的疑问,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先装进大石头;再装进小石头摇一摇,让小石头塞到大石头的缝隙中;接着装沙,又摇一摇;最后将水慢慢渗进瓶里。
看着这装得满满的瓶子,杜老师说话了:“这个实验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下教室像个麻雀林了。不一会儿,有人举手了,杜老师让他们一一说了。不过我倒觉得杨桐说得好——这瓶子就像我们的大脑,应先装主要的,如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再装次要的,如音乐、美术等;最后再装一些其他什么的。不然,该装的没装,不该装的却塞满了,主要的就装不进去了。
这堂语文活动课不但让我高兴,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一下。因为这个,我喜欢语文活动课。
1.模仿下面的词组,填写词语。
装得满满
( )得( ) ( )得( ) ( )得(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比喻句,并分别说出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3.同学们一共提出了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老师为我们演示正确的方法,请将下面的步骤填写完整。
先装进( );再装进小石头( ),让小石头塞到大石头的( )中;接着装( ),又摇一摇;最后将( )慢慢( )进瓶里。
5.杜老师是想通过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一次升旗讲话》回答问题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讲的题目是:《保护地球》。这次讲话,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同学们懂得善待自然,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染,滥砍乱伐,这一项项事实都在提醒人类,我们对地球的肆意破坏和蹂躏。地球虽然永远无言,但是因为地球环境恶化而带给人类的灾祸却是地球给人类的报复与惩罚。当沙尘暴以人类力量完全无法抵挡的狂暴席卷而过的时候,当禽流感嚣张地夺去人们性命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何其渺小,而当我们追踪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往往疏忽了这正是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
所以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因此,善待自然,珍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要保护地球,就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我们能做到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划,不破坏周围的环境吗?行动起来吧!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谢谢大家!讲话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语句?把它们抄写下来。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请你结合文中提到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编写几句广告或者标语吧!
拓展运用
有人送我一枝草
三毛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不知是到美国后的第几天了,我去找工作回来,慢慢地往住的地方走。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钱,留下来是个大问题,又找不着事情做,心里很茫然。穿过学校时,我低着头,走得很慢很慢。
远远的草地上,那里半躺着一个陌生的青年,好像十分注意地看着我。我感觉到了他的目光,但是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又蹲下去从草地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走得很大,轻轻地吹着口哨,看起来很愉快的样子。
由于不认识他,我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是一枝碧绿的青草,他正向着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样珍宝一样递给我。
我接住那枝小草,惊讶地望着,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脸,摸摸我的头发,送过来一丝温柔的微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潇洒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虽然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青年的脸在记忆中虽然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却没有办法让我忘记。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青年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乐观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轻的赞美,一个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那些似曾相识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请为下面的“着”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 zháo zhe zhuó
着落 ()躺着()着凉()着装()第(2)段中从“我”_______的步态、_________的形态、_________的心态三个方面,把一个旅居海外的学子因生活无着落而情绪低落的情况表现得极为细腻.
第(12)段写道:“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这个“礼物”是________,
使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段中“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联系下文回答这句话的含义.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他”指的是 ,他们”指____________
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
读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吉瑞芝
1931年秋,我父亲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父亲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父亲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吉鸿昌将军在身上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是因为()
(1)美国一家邮局的工作人员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2)吉鸿昌想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3)吉鸿昌认为这样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括号里给加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比较一下表达效果。
你觉得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第一抹春痕》回答问题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出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地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和()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耐心②细心③留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踪迹——()蓦然——()
端详——()灵秀——()文中“发现第一抹春痕”指的是什么?作者看到这第一抹春痕时心情怎样?为什么?
将“这些鲜艳的粉末……细心的孩子们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他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中的“染”换成“插”好不好?为什么?
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