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外阅读。
儿童会经常语出惊人,下面是四则这样的小故事:
1.一个四岁的孩子,当看到邻居爷爷因为亲人的去世而哭泣,便跑过去坐在他身边。后来,妈妈问:“孩子,你对爷爷说了些什么?”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帮他一起哭。”
2.下班回家的路上,街边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儿童棒球赛。我停下车,走到场边坐下观看,问旁边的一个孩子比分是多少。那孩子微笑着回答,“我们队正以0比14落后。”“真的吗?”我说,“可你看上去并不沮丧啊?”“沮丧?”孩子不解地说,“为什么要沮丧?还没轮到我们队进攻呢。”
3.一年级教室里,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讨论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家人。其中一个小男孩头发的颜色和家人明显不同。一个男生说:“画中的男孩子一定是被这家人收养的。”一个女生说:“我知道关于收养的所有事情,因为我是被人家收养的。”“被人收养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学生问,女生答道:“被人收养意味着你曾在妈妈的心里生长,而不是在她的肚子里生长。”
4.学校排演戏剧,小海梅一心想参加这次演出,并想得到剧中的一个角色,海梅的妈妈知道孩子的心思,但她担心海梅会落选。分配角色的那天,小海梅激动地跑回家,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她大声说:妈妈,你果然猜对了,我被选中为演员们鼓掌喝彩。”
读了这几个小故事,给你带来什么思考和启迪?请写下来。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阅读。
地球上,人们肆(sì)无忌惮(dàn)地生活着。人们砍倒了森林里的每一棵大树,用来取暖,或做成各种器具……眼看小动物们失去了家园,它们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拉起手来保护森林,但疯狂的人们哪肯让步……
(1)请你根据这两幅漫画,想象一下,人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们来到失去了树木的森林公园,他们会找到真正的快乐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1)短文中“逃窜”的意思是( )
A.逃跑、流窜。本文指孩子们跑到巨人的花园,未经允许,被发现仓皇逃跑。
B.逃跑、流窜。本文指孩子们面对巨人的训斥吓得乱跑,反衬出巨人的无情。
(2)反复朗读画“____”的句子,体会语气。巨人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会如何想象他的神态、动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应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A.怨恨、愤怒的语气 B.生气、悔恨的语气)
阅读平台。
一块布的故事
有一块精美的布,在冬天时,它看到人们都穿风衣,就找裁缝把自己缝制成风衣。人们看见了,不禁说:“你们快看,多么漂亮的一件风衣啊。”它听后,得意极了,根本看不起其他的布,仿佛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衣裳。不久,春天来了,人们纷纷脱下风衣,改穿休闲装了。它连忙找人把自己改成休闲装,于是它又得到人们的赞美。很快,夏天到了,人们又换上了夏装,它又慌了神,急忙找裁缝把自己改成短袖衣。
可是,当秋天和冬天相继来到时,它再也得不到人们的青昧了。它本可以等到来年的夏天再穿在人们的身上,可它实在不甘于寂寞,它让人们把它缝成一块手帕,塞进了人们的口袋。
最终,这块精美的布变成了一块肮脏的破抹布被人们丢掉了。
思考交流
(1)上面的故事缺少了一部分,请你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它补充完整。
(2)我们来交流一下:一块精美的布最终为什么会被人们丢掉,读完这篇短文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儿童的智慧
小姑娘只有五岁。有一天,她拿了一朵刚摘的花给我看。我看见在靠近花蕊中间的花瓣上,有一粒草籽般的小黑点。
知道这上面的小黑点是什么吗小姑娘问我
我拿过来仔细(打量端详)了半天只好老老实实地请教这是什么东西
“是蜜蜂拉的屎。”
“啊?”我(惊讶惊慌)极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注意看过啦,看了很多次呢!”她说,“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个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这朵花采过了,就不用白飞过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花,怎么才知道哪朵花采过了,哪朵花没采过呢?”
“哦,原来是这样,有道理。”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深有感触:我活了40多年,怎么从没注意过这件事呢?我还以为蜜蜂是瞎忙呢!是不是在蜜蜂眼里我也是瞎忙呢?
(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2)给第二、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深”在字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①深度;②深奥;③很,十分。“深有感触”的“深”应是第中解释。
(4)按照短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短的语言填空。
“我活了40多年,怎么从没注意过这件事呢?”“这件事”是指
(5)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你写几句话夸夸她。
啄木鸟与树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棵大树大声地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
“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在为你捉虫呢!”啄木鸟诚恳地说。
“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来的虫?我知道了,这不过是打击我、伤害我的借口罢了。警告你,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滚开!”
啄木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去帮助这棵树啄虫了。
几年后,树上的虫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1)在短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填空。
()地叫()地说()地吼叫()地飞走了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辱——() 恼怒——()
恳切——() 提醒——()
(3)仿照例子写词语。
绿油油、()、()、()、()
(4)判断,对的打“√”。
①我们不能没错给人家找错,借以打击、伤害别人。()
②有了错就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不然就变得无药可救。()
③自己有错不改不行,自己没有错误,别人不应该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