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窃读记》的作者是_________,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急匆匆赶到书店,__________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________”的________感受与________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__________和对知识的___________。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的“小苗”是指_________;“大树”是指___________,他认为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还要_________的_______。
(3)《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作文,构思要_____________,落笔要______    __,要写出自己的______________,要借鉴、模仿和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及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剪贴报
1 我有一个爱剪贴报的习惯。
2 这是受了表姐的启发。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到表姐家去玩。表姐让我欣赏了她的剪报本。我翻开了第一页,“哇,”我大叫起来,“太漂亮了,太棒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封面上三个鲜艳的大字“剪报本”,上方几朵七色花,两角几张小金纸剪贴的小星星金光耀眼,使整个画面显得美观、生动。翻开内页,里面简直是知识的海洋,一篇篇全是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有小说,有名人名言,有优秀作文,有科学小知识……我看得入了迷,真是爱不释手。我从那时起便下了决心——我也剪报。
3 回到家,我找了个硬皮本,学着表姐的样子,精心地布置了封面。内页贴什么呢?我想了想,还是把跟我同龄的小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和作文指导从报上剪下来贴上吧!
4 这一剪不要紧,越剪越觉得有意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剪报本一天天“厚”了起来。
5 我天天看我的剪报本,从中吸取那些好作文的优点,从中积累好词好句,我的剪贴报也就成了积累知识的仓库。
6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剪贴本子上有不少空白处,我就注意收集小插图,如小鸭子、米老鼠、花束这类,把它们剪下来贴在空白处补白。另外,我还学会了分类,每剪下一篇材料,我都要想一想,根据内容贴好。剪贴报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都是得益于剪贴报。
(1)联系上下句解释“爱不释手”这个词语。
爱不释手—
(2)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
①表示声音被打断 ②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③表示文中的省略的部分
(3)这篇短文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先写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选自《鸟的天堂》)
(1)联系句子解释“应接不暇”这个词语,并用“—”划出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
应接不暇—
(2)这段话共有两句,第一句概括地讲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第二句具体讲____________。从中流露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愉快心情。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摇动()空闲()忧愁( )悄悄()
(2)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3)“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4)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当秋风起时想起“。”

(一)阅读分析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的青铜礼器,下至()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作用。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珍贵()销毁()
(4)我会用“不但……而且……”造句。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波纹线画下来。
(6)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答:
(7)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答:。
(8)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答:。
(9)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答:。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给加点字注音。
()狼吞虎()忍饥()饿()手
(3)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