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铝片 |
铝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铝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
溶液中含有Br- |
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无明显变化),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 B.a=2b | C.2a=b | D.a=5b |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0C时,会放出CO2气体。 |
B.200C,100g水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强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
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和②处 |
B.只有②处 |
C.只有②和③处 |
D.只有②、③、④处 |
在强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O-、SO42-、Na+、Mg2+ | B.MnO4-、NO3-、NH4+、Ba2+ |
C.CO32-、Cl-、K+、Na+ | D.Zn2+、K+、SO42-、NO3- |
有Na2CO3、AgNO3、BaCl2、HCl及NH4NO3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
B.全部若没有什么现象变化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可能是BaCl2溶液 |